玩的就是刺激,这才叫打价格战的最高境界

电商头条 2023-11-24 09:21:54
零售 2023-11-24 09:21:54 阅读 4793 评论 0

一、价格战卷土重来


虽然双11已经结束,但低价的风潮并未停止,甚至愈演愈烈。

最近,由于河北产业带商家打“价格战”,在行业内掀起了不小的风波,就连一向以低价小商品著称的义乌都受到了冲击。大家发现,河北电商给出的价格实在低得离谱,都已经不是“薄利多销”,而是“无利多销”了。

微博上,有博主说出了河北电商和山东电商打价格战的现状,评论区有河北商家表示:“不图挣钱,只想干活,因为歇着难受,只享受发货的快感”,似乎引以为傲。

format-jpg

图源:微博

小红书上,有博主总结各地电商卖家的特点,其中河北卖家是“不管你做什么品,我价格都能比你低”,主打一个分文不赚,单量上万!评论区有河北卖家表示赞同。

format-jpg

图源:小红书

抖音上,有河北沧州的厂商晒出了月度利润表,似乎亏了十几万,并配文:“一个月赔三五万都笑醒了”,引发了很多河北工厂经营者的共鸣,纷纷表示“小亏当赚”。

format-jpg

图源:抖音

河北电商卖的货,果真像他们说的那么便宜吗?笔者进入某电商平台求证时发现,某款背包正常的价格是30多元,但有几个同款价格一个比一个低,最低的只要12元多,发货地无一例外都是河北。如此看来商家们所言非虚,河北电商的价格确实降疯了。

format-jpg

图源:拼多多

实际上,打价格战并非河北电商的专属手段,双11前后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为了起量不惜降价的商家。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疯狂压价的,大多是一些缺乏经验的中小商家,对于他们来说低价是快速起量的唯一捷径,其中很多是工厂型卖家,依靠产地优势可以把价格压得很低。

电商价格战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电商平台方兴未艾之时便已出现。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商家们渐渐发现了打价格战的危害,这种恶性竞争并不利于行业发展,逐渐抛弃了这种打法,更多的是通过运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

那么为什么时至今日,价格战又卷土重来了?


二、价格战,众心所向


价格战的再次兴起,是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平台方面,今年以来各大电商平台的低价策略,配合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低价的心智深入人心。

今年3月,京东正式启动百亿补贴,刘强东强调:“低价是京东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双11前夕,淘宝天猫集团将“全网最低价”定位核心目标,并新增“双11天天低价”活动。至于抖音快手更不必多说,低价早已成为直播间的标配。

平台渲染低价属性,拉高了消费者对降价的预期,再加上大促的补贴培养了用户习惯,让正常价格的商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降低了。可能以前消费者面对价格过低的商品还会产生怀疑而不敢购买,但通过平台的合理化,即使是不正常的价格也会有人大肆购买。

format-jpg

京东双11口号

另外,平台的流量分发机制也是在变相鼓励商家做低价格。大部分平台规则中,商品销量都是决定商品排名的重要标准,往往销量越多的商品越靠前呈现。这种规则给了商家用低价换销量的动力,因为只要流量上去了,运营起来就有了更多选择,日后通过提升价格提高利润,可谓赔本赚吆喝。

商家方面,的确有部分商家是想通过低价走捷径,“卷”走同行来实现小范围的垄断。但更多的则是制造业的发展和供应链的优化,让货品的供给更加充足,可以用规模弥补单价的不足

近十年来,制造业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更廉价的地租和劳动力提升了工厂的产能,摊平了成本。这使得工厂型卖家能以更低的价格出货,去换取更多的销量。制造业的发展,也让很多地区可以从本地直接拿货,节约了物流成本,从而压低价格。

同时,近几年C2M(工厂直供)模式的发展,让厂商们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将货品发到消费者手中。现在的工厂型卖家不必四处找经销商,开个直播间就能卖货,没有人赚差价自然就把价格打下去了。

消费者方面,前段时间“年轻人开始反向消费”的话题频繁登上微博热搜。所谓“反向消费”,是指经历了各种消费营销的轰炸后,年轻人开始回归理性消费。消费者们摒弃了过去单纯以消费支出增加来提高消费品质的路径,他们在注重品质的同时,也重视性价比。他们愿意为想要的品牌和商品支付成本,但拒绝支付溢价。

的确,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趋于保守,低价商品的竞争力更强了。说到底,还是人们兜里的钱变少了,因此更在意如何花最少的钱买到尽可能好用的商品,至于牌子响不响亮并不重要。因此工厂型卖家的“白牌”商品也能为大众所接受。

可以看到,电商价格战的卷土重来不是偶然,而是一系列变化的必然结果。


三、当下的价格战,是供应链之战


电商的发展是存在周期性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一种商业现象不会完全消失,会循环往复地出现,只是每次重现都有一些改变。

早期的电商价格战,主要由平台主导,是以淘宝、京东和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玩家们为了争夺增量时代的流量发起的,目的是挤压对手的生存空间,让用户形成路径依赖,本身并没有创造太多价值。

而当下的价格战,真正的主角其实是商家,尤其是产业链上游的厂商,本质上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价格,是一场供应链之战。就像当年小米的出现把国产智能手机的价格压到了千元的水平,这种良性的价格战想必是会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的。

当然,价格战并非商家的唯一出路,也不是所有的厂商都适合自产自销。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必然是多元化的,既能让白牌商品保障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也能让高端品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所以作为品牌和商家,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如果一味的跟风打价格战,结局想必不会太好。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