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索斯抛售400亿股票,亚马逊怎么了

电商头条 2024-02-18 21:08:42
人物 2024-02-18 21:08:42 阅读 4100 评论 0

贝索斯减持60亿美元

 

最近忙着减持的,不止巴菲特一位大佬。

近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每股169.50美元的平均价格出售了约1200万股亚马逊股票,价值约20.3亿美元

而在一周前,贝索斯已连续两次减持亚马逊股票,价值同样为20亿美元左右。经过三次减持,本月贝索斯已累计套现超过60亿美元(约430亿人民币),他持有的亚马逊股票已降至9.5226亿股。

format-jpg

如此大数额的减持,不免在行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类似这样的减持动作并不常见。贝索斯的上一次连续减持,还要追溯到2021年11月。据报道,此次连续抛售亚马逊股票的部分原因是贝索斯承诺将提供20亿美元用于帮助恢复自然和改造粮食系统,这笔资金将来自“贝索斯地球基金”。

另一方面,本次减持的时机也有些耐人寻味。毕竟就在贝索斯减持期间,亚马逊的市值首次被英伟达超越,掉到了全球第五的位置。

而根据亚马逊的年度文件,贝索斯最终可能会出售最多5000万股亚马逊股票,总价值超过87亿美元,也就是说贝索斯的减持仍将继续。

在国内,创始人大幅减持股票往往会带来一定的震荡。比如去年11月马云减持阿里巴巴的计划公开后,阿里的股价当天便大跌9%,直到1月25日马云和蔡崇信联合增持阿里股票,才挽回了市场对阿里的信心。

但不同的是,贝索斯这次减持并没有引起亚马逊股价太多波动。这不免令人疑惑,市场对亚马逊的信心来自何处?贝索斯又为什么急于减持呢?


贝索斯的钱花在哪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贝索斯的减持并不是因为亚马逊的经营状况出现了问题。

据亚马逊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亚马逊净销售额为1699.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万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663亿美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为1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4亿元),同比增长约3433%,每股摊薄收益为1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03美元。

从全年来看,2023年全年亚马逊营收5747.8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2%;净利润304.25亿美元,同比上一年实现扭亏为盈。正因亚马逊的业绩表现强劲,贝索斯的减持才没有影响市场信心。

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亚马逊的强势增长拉升了公司股价,才给了贝索斯抛售股票的机会。毕竟亚马逊的股价自2021年以来一直表现低迷,直到今年年初才出现回暖的势头。高位套现,实属正常操作。

那么,贝索斯套现的这笔资金要用在什么地方呢?虽然其本人尚未回应,但我们能从他近期的动向中找到蛛丝马迹。

2023年11月,贝索斯曾表示,他将离开西雅图,搬到迈阿密,这样他就可以更接近他的太空探索公司蓝色起源,以及未婚妻劳伦·桑切斯的家人。没错,自从2021年贝索斯卸任亚马逊CEO以来,就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太空探索事业上,围着蓝色起源转。

format-jpg

用贝索斯的话说,蓝色起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把人送进太空”,即我们熟悉的“载人航天”。贝佐斯曾表示:“希望有一万亿人类生活在太阳系中。如果真有一万亿人类,我相信会诞生1000个莫扎特和爱因斯坦。”

然而,航天是一项烧钱的事业,虽然贝索斯2017年曾放话“我每年卖掉大约10亿美元亚马逊股票,用于支持蓝色起源”,但真烧起来却可能远远不够。比如马斯克的SpaceX在2022年耗资30多亿美元,到2023年的支出便暴涨到50多亿美元,蓝色起源想必不遑多让。

的确,为了上太空,贝索斯是很舍得花这个钱的。五岁时,贝索斯在电视上看到了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便萌生了探索太空的想法。同时他也是加加林的粉丝,因为加加林在太空看地球时说的第一句话把公司命名为“蓝色起源”。修建一条前往太空的路,是贝索斯的毕生梦想。

也就是说,电商不是贝索斯的终点,而是起点;亚马逊也不是他的目的,而是手段。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我用在亚马逊赚的钱来建造太空行业的基础设施,以便后人使用,到那时或许就能诞生太空企业家。只有建成太空行业的基础设施,才能真正释放这个行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通过减持股票,贝索斯可以实现个人资产的多元化配置,减少对单一资产的依赖,并将资金投入到其他可能带来更高回报或符合其个人愿景的投资领域。此外,面对如反垄断调查等对公司未来前景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时,适时地减持股份可以被视为一种风险管理策略。

 

入局越早,竞争越小

 

贝索斯曾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把眼光放到未来3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7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会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的确,纵观贝索斯的创业史,投入的都是在当时具有前瞻性的行业,从电商到云计算再到航天事业,每一次都能抢占先机快人一步。等其他入局者回过神来,才发现他已经站在行业顶峰了。

换句话说,只有在一个赛道人还不多的时候入局才有较高的胜算,等它已经变成大众认知的“风口”时,说明已经晚了。

国内互联网的环境也是如此,每一家互联网巨头的兴起,都是占据先发优势的结果。比如当消费升级还是主流的时候,拼多多就攻入了下沉市场;当短视频还没在国内普及时,抖音就把TikTok传遍了海外。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爆款APP的背后,是无数个类似APP的黯然离场。所以大多数人缺少的不只是提前布局的眼光,还有足以接受失败的勇气。

希望互联网巨头们都能走出舒适区,与其在熟悉的赛道中内卷,不如去新的领域开疆拓土。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