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百度百科App

电商之家 2024-04-24 20:41:09
行业观察 2024-04-24 20:41:09 阅读 1814 评论 0

1、百度百科App即将下线

现在的互联网大厂是越变越小了。

 日前,百度百科官方宣布,其将于2024年6月30日关闭百度百科App的服务,而相关功能将迁移至百度App中的“百度百科”小程序。


format-jpg

图源:百度百科

也就是说,自6月30日起,百度百科App停止运营,用户只能通过百度App中的“百度百科”小程序继续享受相关服务。

据了解,百度于2006年4月20日率先推出了百度百科的测试版,经过两年的打磨,在2008年4月21日发布了其正式版。

 作为继贴吧、百度知道之后,百度推出的第三个基于搜索平台打造的社区类产品,它被誉为百度的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

 截至目前,百度百科收录了超过2800万个词条,吸引了超过780万用户参与编辑,几乎覆盖了所有已知的知识领域。

凭借其强大的知识积累与共享能力,百度百科App在华为应用市场、小米应用商店、百度手机助手等应用下载平台收获了近1800万的累计下载量。若将App Store的下载量也纳入统计,自上线以来,百度百科的累计下载量已超2000万次。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百度百科的实用价值显著,受到了不少用户的青睐。

那好端端的,百度为什么要下线百度百科App呢?

其实,说到底,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其盈利状况不佳。

作为一款典型的工具型应用,百度百科App由于无法与电商、游戏、广告等盈利性业务实现有效结合,难以直接通过用户付费获得收益,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百度的长期“输血”才能保持正常运营。

然而,在百度需要降本增效的情况下,这类产品往往首当其冲,成为优化成本的牺牲品。

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百度核心收入1034.65亿元,同比增长9%;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为274亿元,同比增长38%。

format-jpg

2021-2023年百度收入

 这份财报成绩乍看之下颇为可观,但实则并非如此。

主编进一步剖析数据发现,2023年第四季度百度的收入为349亿元,尽管同比增长了5.7%,但环比增长率仅为1.4%,与前两年的第四季度相比,同比增幅幅度有所减小,显示出旺季营收并不旺盛的态势。

对于任何一款产品而言,若无法创造足够的商业价值,都将给公司的运营带来沉重压力,这无疑是导致百度百科App被迫下线的核心因素。

与此同时,百度App还呈现出月活用户萎缩的趋势。数据显示,2023Q2月活6.77亿后持续下降,2023Q4跌至6.67亿。

面对这样的形势,百度选择将百度百科的相关功能整合至百度App中的“百度百科”小程序,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也更有利于提高百度App自身的月活用户数量。

更何况,百度百科App的下线对百度整体运营影响甚微。相较于百度App,该App的下载量并不突出,即便下线也不会对用户群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无论出于何种考量,关闭百度百科App服务的决策都是基于百度当前的发展状况作出的选择。这个决策不仅符合百度降本增效的需求,还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如此看来,百度下线百度百科App这事儿,虽然一开始让人觉得有点意外,但仔细想想,也是合情合理的。

2、互联网大厂加速做减法

时间回溯到2022年9月,百度因业务调整所需,宣布终止百度糯米的服务与运营,并将其从各大应用商店中下架。

究其原因,同样可以归结为三个字——“不赚钱”。

那个时候的百度糯米,由于高额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给整个集团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对百度来说,不赚钱就是原罪。百度糯米App和百度百科App的下线,正是源于这一核心问题。

事实上,放眼整个互联网行业,选择调整或关闭部分业务以减轻自身负担的大厂并不只有百度。

腾讯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自2022年腾讯提出降本增效战略以来,已经有多项业务被调整或关停,包括小鹅拼拼、搜狗地图、“VUE VLOG”、腾讯WiFi管家、腾讯游戏管家PC端以及企鹅FM等。

format-jpg

图源:企鹅FM

此前,马化腾也曾明确表示,对于非核心业务,如果其管理成本和精力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那么应该果断砍掉,不应过于留恋。

另一边,阿里也在积极瘦身。

近期,阿里动作频频,不仅对小鹏汽车股份进行了多次减持,更是将B站的全部股份悉数出手,同时还传出卖掉银泰百货的消息。

这些业务对于阿里而言,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属于典型的亏本买卖。通过这样的调整,阿里显然能够更加专注于电商和云计算这两大核心业务,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除了BAT之外,抖音也在优化自身业务布局。 

去年11月,抖音集团旗下的VR部门Pico在微博就裁员争议发文回应称,公司将对短期投入和相关团队规模进行缩减,此次调整涉及员工300余名,整体占比约23%。

format-jpg

图源:微博

同月,抖音宣布旗下游戏业务朝夕光年,将进行大规模业务收缩。当时抖音表示,对于已上线且表现良好的游戏,公司将在确保运营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剥离的机会;而对于尚未上线的项目,除少数创新项目及相关技术项目外,其余均将关停。

此外,抖音旗下的在线办公平台飞书近期也传出了裁员的消息。

抖音的种种行动表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更高效的发展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用抖音集团CEO梁汝波的话来说,公司变大之后,有时候自己都觉得公司的效率如果比其他优秀团队低30%都不意外,甚至低50%也不震惊。

他表示,“这种不震惊本身是让人“出冷汗”的,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的标准在下降。”

就现在而言,随着寒冬席卷整个互联网行业,大厂们不得不加速瘦身,以求轻装上阵,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挑战和变化。

3、大公司病要怎么治?

经常关注互联网大厂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最近几年,大厂的“大公司病”可谓是相当严重。

所谓“大公司病”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通常指员工人数超过300人),在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阻滞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逐步走向倒退甚至衰败的一种综合病症。

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员工数量众多、组织架构繁杂以及业务线多样化,导致集团运营陷入混乱的现象。

在这种“大公司病”的拖累下,集团的发展步伐变得迟缓,对市场的敏锐度和反应能力也大幅下降。

举例来说,拥有复杂庞大组织架构的京东近年来连续出现低增长现象。数据显示,2023年,京东营收增速放缓至3.7%,核心业务经营利润率下滑至2.6%。

面对这一问题,刘强东在内部信中深刻反思道:“出现这么多问题,当然是我管理不善,非常自责。但是无论如何,我不会躺平,也希望兄弟们绝不躺平,现在组织庞大臃肿低效,改变起来确实需要时间。”

反观拼多多,凭借其独特的扁平化、高效运作的管理模式,不仅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强劲势头,更成功超越了京东,直逼阿里的电商老大宝座。

这一对比验证了一个道理:对互联网大厂来说,包袱越重,走得越慢。

目前看来,在互联网行业中,身患“大公司病”的大厂不在少数,治疗这一病症已迫在眉睫。

接下来,大厂们如何精准地对症下药,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