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格局固化 行业发展亟待鲶鱼效应

鸣远 2018-12-05 17:34:15
生活服务 2018-12-05 17:34:15 阅读 1310 评论 0

12月6日消息,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大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平台层出不穷,陆续涌现。相比之下,第三方支付行业多少显得过于沉寂。

如今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日趋固化,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局面愈发凸显。据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2季度》数据显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行业巨头联手瓜分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其他支付平台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与此同时,移动支付市场首次呈现负增长的势头,今年第二季度的交易额环比降低2.62%。

梳理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历程,2016年是一个转折点,当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支付业务的机构应依法取得相应业务资质,不得无证经营支付业务。

随后,央行表态称,坚持“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支付牌照审批的大门就此关闭,2016年至今,央行没有发放一张新的支付牌照。

对于支付牌照停发,央行曾解释称:目前存量机构能够满足广大社会公众的零售支付需求,新机构进入市场需要充分评估盈利、可持续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的可行性,故央行总体把控市场规模节奏,避免盲目扩大行业整体规模。

彼时,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呈现野蛮生长的态势下,相关规章制度尚未确立,央行对支付牌照发放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有着最大限度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考量。

时过境迁,现阶段,国内支付体系的基础设施与规章制度已趋于成熟,市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监管权威大大提升,此时重新开放支付牌照审核发放的大门,引入新的支付机构,风险无疑在可控范围之内。

在针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配套制度建设上,据《电商报》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央行已陆续出台包括《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在内的多达六项约束性文件。

以央行近日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为例,进一步要求支付机构实现备付金100%集中存管,在终结支付机构靠备付金利息谋利的同时,有效防范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等风险问题,用户的资金将更加安全。

放开支付牌照审批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支付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在支付市场的持续垄断现象持续已久,一方面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消费者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近日,微信支付与民生银行就上调提现手续费大打“口水仗”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双方各执一词,普通消费者或许难辨是非,但业内有观点认为,不论问题出在哪一方,微信支付单方面宣布让用户掏腰包,承受成本上涨压力的行为缺乏合理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配套制度趋于完善的前提下,重新打开支付牌照发放的大门有利于激发第三方支付市场活力,消除行业垄断的弊端。对于广大用户而言,引入新的支付机构意味着支付选择的多样化,可避免遭受行业垄断企业磨刀霍霍的威胁。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