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出现发财机会,有商家已经在闷声搞

电商行业
2025-02-11 09:50

赚钱,无孔不入。

1.大小品牌挤进爆火直播间

一切生意的本质都是流量,在抖音尤是如此。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从去年开始,大小品牌开始挤进抖音爆火直播间,通过砸钱给主播送礼物,以此怒刷品牌存在感。

举例来说,年前一家叫做“肥娟小吃”的店铺在网上爆火,1月7日开播4个多小时,观看人次达到700.9万,平均在线5.3万,涨粉3万。

图片

图源:微博

“肥娟小吃”的爆火,不仅吸引了普通网友的注意,更让嗅觉灵敏的品牌商家看到了商机,他们相继跑到“肥娟小吃”直播间刷起了跑车、嘉年华等礼物,争相角逐榜一大哥位置。

图片

图源:抖音

事情是这样的:“肥娟小吃”的前身是一家叫作“星奇童鞋”的鞋店。店铺坐落于广东湛江遂成的一所小学附近,每天放学时,总有许多小学生涌入店内看电视。

然而,由于生意极其冷清,去年11月底,老板“肥娟”在抖音上宣布鞋店关门。后续在网友的建议下,“星奇童鞋”转型为小吃店,“肥娟”和丈夫开始售卖炸鸡柳、薯条、火鸡面等小吃,定价非常亲民。

在这一过程中,“肥娟小吃”的故事在抖音上走红,其直播间的观看人数也攀升至10万以上,这吸引了众多品牌前来互动、送礼物。

国产电视品牌海信捕捉到这一商机,迅速给“肥娟小吃”送去一台85英寸的大电视,赢得了广泛好评。

随后,察觉到热度的白象也开始行动,直接在直播间豪掷数万元的嘉年华礼物,一举拿下了榜一大哥的位置。

此外,立白、卫龙、九阳、欧亚、滇锅锅等品牌也纷纷涌入“肥娟小吃”直播间豪掷千金,只为争夺一个宝贵的广告位。

图片

图源:抖音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在热门直播间疯狂打赏、刷礼物的现象并不罕见。

去年,在抖音走红的“K总”、“听泉赏宝”等达人的直播间中,也曾上演过类似的场景,揽月坊、冷酸灵、口口香、金厨娘等品牌也借此借助红人流量成功出圈。

据了解,在“K总”直播间最火那一阵,光是金厨娘前前后后就刷了约80个嘉年华,总花费接近六位数。

借由“打榜”活动与达人建立紧密联系的品牌还有冷酸灵。

去年9月末,冷酸灵通过给“听泉赏宝”打赏嘉年华并连麦合作直播,成功吸引了海量网友涌入其直播间,为其带来了泼天流量。

也是在这次连麦后,冷酸灵在抖音的多账号平台上频繁发布与“听泉赏宝”相关的内容。其中,冷酸灵个人护理旗舰店账号,在停更逾两月之后,发布了28条带有“听泉赏宝”标签的视频,看得人眼花缭乱。

从“K总”、“听泉赏宝”到“肥娟小吃”,这些在热门直播间中频繁出现的刷屏打榜行为,如今已经演变成为品牌借势营销、扩大市场影响力的一种普遍且有效的策略。

2给主播刷屏打赏,这些品牌图什么?

话说回来,这些品牌给主播刷屏打榜必然需要砸不少钱,后续能赚回本吗?

其实还真不一定。

就拿抖音来说,一个嘉年华3000,30个嘉年华就是9万。而在爆火直播间流量高峰期,往往还需要持续刷礼物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这样算下来这笔开销实在是不小。

这种情况下,品牌商家要想回本,确实是可以的。

以“肥娟小吃”为例,云南乳业品牌“欧亚”在其直播间脱颖而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去年12月初,欧亚通过赠送2000份面包与牛奶,成功占据了肥娟小吃的广告黄金位,直播间观众数量瞬间跃升至1万以上。

紧接着,在1月8日,该品牌的销售额达到了100万至250万之间,远超其日常平均GMV。

同样的,得益于“听泉赏宝”的推广效应,冷酸灵在一场直播中吸引了135万人次观看,较前日的7.4万增长了17倍,同时,销售额也激增至50万至75万区间,仅一款标价39.9元的听泉专属套装——“开门机制”,销量便突破万件。

图片

图源:抖音

然而,这终究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况。

众所周知,铁打的平台,流水的网红,那些一时风头无两的直播间热度终将慢慢减退,难以持久保持巅峰。

这意味着,随着网红直播间流量的缩减,品牌后续的转化率也难免遭遇起伏,还真有可能赚不回打榜的钱。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品牌不惜重金赠送礼物以跻身榜单前列,其核心目的在于迅速吸引观众注意力,从而实现流量与影响力的双重提升。

对于大品牌而言,这种方法的效果或许不那么明显,但对于中小品牌来说,这种方式确是相当有用的。

以欧亚为例,在“肥娟小吃”直播间成功引流后,品牌打上了“肥娟同款”的标签,并开启了团体直播互动。

图片

图源:抖音

后续,这一产品迅速售罄,品牌还因产能不足不得不采取预售措施。尽管后续销售额有所波动,但品牌的知名度明显得到了大幅提高。

众多网友反响热烈,纷纷表示:“之前还以为欧亚是卖家具的”、“我在肥娟小吃直播间才第一次认识了欧亚”……

与之类似,揽月坊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也是在“K总”才得以被大众认识并迅速走红。

由此可见,即便抛开销售转化不谈,这些中小品牌通过在热门直播间打榜所获得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和流量激增,对于尚未被大众熟知的它们而言,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收益。

这种曝光不仅帮助品牌快速进入消费者视野,还为其后续的市场拓展打下了基础。

换句话说,这种打榜行为不仅能帮助品牌迅速吸引短期流量,还能帮助品牌积累长期价值,而这才是品牌商家坚持给主播刷屏打赏的核心意图所在。

3.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品牌商家挑战不断

言归正传,以前品牌更倾向于利用坑位费进行直播推广,但现在似乎更倾向于通过打榜来扩大影响力,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

其实答案很简单,一方面,与高昂的坑位费相比,打榜的成本相对较低。品牌通过打赏主播或参与直播间活动,可以迅速获得曝光和关注度。

比如某些新晋主播通过打赏迅速获得大量粉丝,品牌在这些主播的直播间打榜,可以借助主播的人气快速提高知名度。

另一方面,与坑位费直播相比,打榜更有助于品牌积累长期价值。通过持续的打榜和互动,品牌可以逐渐树立品牌形象,提升用户好感度和忠诚度。

此外,打榜还可以为品牌带来口碑传播效应,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关注和购买。

更为关键的是,“打榜卖货”这一模式相较于相较于直接支付坑位费让主播带货,更贴合中小品牌的需求,其局限性相对较小。

如此看来,这一模式如今越来越流行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从宏观角度看,直播电商行业正面临下行趋势,流量成本不断攀升,大品牌与中小品牌均难以应对。

所以无论是选择“打榜卖货”还是支付坑位费进行直播带货,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并彻底不能解决品牌商家销量和声量难以提升的问题。

同时,由于存在主播塌房风险,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不小的风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暂时还没有出现一种能够完美适配大小品牌当前需求的最佳直播带货模式。

接下来,面临重重挑战的品牌商家,还得继续探索和挖掘新的流量密码。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严规之下靠个人自觉,更要靠平台主动站起来承担责任。
期间,平台共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20556条,处置帐号3688个。并于4月9日起开展针对直播间不当行为的治理专项。三是严禁使用违法犯罪所得消费。四是禁止未成年充值消费、严惩诱导未成年消费。五是禁止以虚构事实或情感诱骗。八是全面整治劣迹艺人违规复出、禁止被封帐号违规“转世”。九是严厉打击流量造假、仿冒帐。十是禁止以炒作不实信息制造社区矛盾。
今日,黑板报发布了《关于寒假期间“诱导未成年人”违规行为的治理公告》。
2月25日消息,今日,黑板报发布关于寒假期间“诱导未成年人”违规行为的治理公告 。为加强未成年人正向引导、保护未成年群体权益,寒假期间,直播针对“诱导未成年人”违规行为进行了重点治理,严厉打击诱导未成年群体进行充值消费的行为,累计封禁相关违规主播60名,处理相关问题直播间2000余个。
1月26日消息,今日,黑板报发布了《关于寒假期间“诱导未成年人”违规行为的治理公告》。对于违规用户,将给予无限期封禁直播功能的处罚。公告显示,本月,直播已封禁相关违规主播23名,处置相关问题直播间965个。
在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直播持续开展青少年保护专项治理行动,打击涉及青少年的不良内容。报告显示,在“2021青少年保护暑期专项治理行动”中,直播拦截涉未成年人直播超6千人次,封禁诱导未成年账号直播权限419个。
8月16日消息,直播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建立健康向上的社区生态。2022年7月开始,直播开展“暑期未成年人保护”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不良内容,进一步严防未成年人直播、充值及消费等行为,对违规帐号进行短期、长期回收直播权限等梯度处罚治理。平台保持每日24小时不间断地直播间消费巡航,系统日均拦截疑似未成年用户消费账号超12万个,守护未成年人消费安全。
根据平台规范,直播安全中心对其分别给予7天、7天和3天的直播权限封禁、连麦权限封禁处罚。此外,1月1日至2月10日,直播持续对“教唆煽动、辱骂挑衅、低俗pk游戏、刻意炒作、不良诱导”等违规内容、帐号进行重点打击,共处罚相关违规行为直播间781个。
11月8日消息,APP官方账号今日发布《2022演艺直播数据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演艺类直播在开播超过3200万场,场均观众超过3900人次。作为对比,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演出场次总计约5900场。报告还指出,近一年,演艺类直播收入同比增长46%,超过6万名才艺主播实现月均直播收入过万元。除了大众较为熟知的艺术门类,潮剧、木偶戏、英歌等濒危非遗演出也在直播间收获超千万点赞。
7月30日晚19:00,女神柳岩亮相直播间,解锁了自己“超级星推官”新身份。为了和自己的粉丝更好的进行互动,柳岩将直播间造成Girls Night 姐妹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