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超长预售,淘宝已经出手
1.淘宝服饰调整预售时间
近年来,消费者在淘宝购买服饰时,常被过长的预售期困扰。
“假期想购置几套新衣出游,商品页面却显示15天内发货,实在不敢下单”“看着商品详情,感觉夏天的衣服秋天才能收到,到手都过时了”,类似吐槽屡见不鲜。
但当实际操作下来,你会发现在平台的努力下,当前淘宝大部分服饰商家实际发货速度较快,多数能在3天内完成。
然而,为规避延迟发货可能带来的赔付风险,部分商家倾向于在商品页面设置较为保守的15天发货时效承诺。
这种对发货时间“注水”的做法,本质上是商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延迟发货意外情况而采取的过度防御策略。是可以理解的,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
但过长的发货时效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就比如直接劝退有紧急需求的消费者,导致退款率和投诉率上升,同时降低交易成交机会。
因此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淘宝近期计划针对部分类目新增4-15天发货商品额度管理措施,且率先在超长发货现象最为普遍的服饰类目推行。
具体而言,平台将依据商家历史实际发货时效超过3天的商品数量、店铺体验分以及虚设率等多维度综合数据,自动计算出商家可设置3天以上发货时间的商品数量。
这一举措旨在引导服饰商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承诺发货时效,从源头上减少“超长发货”现象。
通俗来讲,就是有望将发货时间从15天大幅缩短至3天,让消费者购买衣服时无需再长时间等待。


图源:淘宝店长
事实上,预售制并非电商领域的新生事物。
早在天猫于2012年将其引入电商大促活动之前,预售制在房地产行业就已广泛存在,其核心目的是为房地产开发增加经营进项,降低开发商的资金使用成本。
从本质上看,预售制是一种提升经营效率的有效方法。
天猫将其引入电商行业,初衷是为产量低但成本较高的服装类目提供支持,缓解这些商家在大促期间的备货压力。同时,部分商家也会通过提供比平时更低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
然而,由于电商预售模式尚不完善,逐渐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利用规则漏洞“钻空子”。
2024年1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明确指出电商平台预售模式亟待规范,并列举了该模式存在的五大问题:一是“尾款”涨价,商家缺乏诚信;二是预售商品不提供价格保护;三是承诺赠品不予兑现;四是未能在承诺时间内发货;五是“最低价”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
近年来,电商预售相关的消费投诉更是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一些品牌商家在大促期间的预售活动“猫腻”频出,甚至被中消协直接点名批评。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预售模式的热情逐渐消退,预售成为消费者吐槽的焦点。面对商家层出不穷的“花招”,消费者对预售的参与意愿逐年降低。
有网友调侃,参与预售需要较强的数学能力,否则容易被复杂的规则绕晕,而且部分预售商品的价格并不实惠。
此外,个别服饰鞋帽类商家甚至将预售周期延长至90天,几乎将预售制异化为“定制化”销售。更令人不满的是,消费者等待数十天后收到的商品可能与宣传不符。
2022年,抖音千万粉丝博主温精灵公开谴责线上服饰超长预售问题,进一步点燃了消费者的积怨。

图源:微博
对此,2023年底,淘宝就曾宣布对日常女装类目的发货时间作出限制,规定不得超过15天,取消了此前30-45天的预售周期。但15天的发货时间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仍显漫长。
而此次新政的推出,将发货时间进一步缩短至3天,无疑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但这一政策调整对商家而言或许是一次考验。部分服饰商家表达了担忧:“我们的服饰多为原创设计,部分款式还需定制,3天内发货确实存在困难。”
不过显然,淘宝对此也有所考虑。仔细浏览新规,就会发现淘宝的这项新政并非“一刀切”,而是采取了“柔性管理”策略,充分考虑了不同商家和多种实际情况。
例如,汉服、婚纱等需要定制的服饰类目不会受到预售商品额度限制。此外,对于承诺3天内发货且履约率稳定的商家,平台在监测到其存在延迟发货风险时,将暂缓自动触发赔付流程。
同时,针对短期订单量突然大幅增长的商家,平台设置了爆单保护机制。对于爆单后服务履约良好的商家,平台将在一定程度上豁免其店铺物流相关指标考核,避免商家因爆单导致店铺体验分下降,进而影响店铺流量。
这种管理模式既为消费者明确了时效预期,也为商家提供了合理的容错空间。





本次调整涉及的类目 图源:淘宝店长
2.取消预售成大趋势
当然,从行业发展态势来看,商家也是有必要尽早适应无预售制的运营模式。
不难发现,近年来,电商领域曾风靡一时的“大促预售”模式正加速退出历史舞台。
2023年双11期间,京东率先做出改变,尝试取消预售,转而推行现货开卖策略。
同时,将原本设定在凌晨0点的抢购时间调整至更贴合大众作息的晚上8点,大促周期也呈现出缩短趋势。
去年38大促时,天猫取消了已连续开展多年的预售活动。
同年618大促,淘宝、京东、快手三大电商平台更是全面取消预售机制。
电商平台做出这一系列调整,背后有着多方面原因,前文也已有所提及。
而对于平台而言,预售制在“拉新”和“引流”方面的作用逐渐减弱是关键因素。
在过去几年,新品预售是电商平台吸引新用户、增加流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新品、猎奇商品,新品不再是多数人的购物首选,性价比成为消费决策的关键考量因素。
为顺应这一消费需求变化,电商平台积极做出调整。
2024年4月,1688全面入淘,在淘宝开设了三家店铺,分别是1688严选淘宝店、1688企业自采天猫店和1688工业行家选天猫店。并在淘宝推出1688严选贴牌的源头厂货,直接将货源直连淘宝的C端消费市场。

图源:淘宝
不过,有趣的是,电商平台的营销策略调整并非一成不变。618大促期间取消预售的举措声势浩大,而到了双十一期间,预售制度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绑。
天猫服饰总经理米澜曾解释称,这一调整“都是为你好”。
“天猫服饰想要给商家和消费者一个确定性答案。对商家来说,预售能让他们提前布局货品、供应链,减少损失,而消费者则无须有价格涨幅变化的忧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天猫618大促在预售规则上做了进一步优化,缩短了预售时间,拉长了尾款支付时间。
根据官方公布的招商规则,本次天猫618依旧设置了两波活动。第一波活动包含预售和现货两种形式,预售定金支付时间为5月13日20点至5月16日18点,尾款支付时间为5月16日20点至5月26日24点,现货销售时间同样为5月16日20点至5月26日24点。
与以往相比,预售支付定金的时间缩短至3天,而尾款支付时间延长至10天。
此外,天猫今年还取消了“满减”优惠规则,无论预售商品还是现货商品,均统一采用“官方立减”的优惠形式,优惠力度仍为85折起,商家也可自主设置更大优惠。
需要注意的是,优惠设置默认全店商品生效,但商家可在报名后取消部分商品的参与资格。不过,优惠设置和取消操作都需在预热活动开始前完成。


图源:淘宝店长
由此可见,随着电商市场的持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演变,电商平台将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销售模式。取消预售很可能成为未来电商平台发展的一个趋势,但这一趋势对不同平台的影响会因其定位和业务策略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取消预售有助于简化购物流程,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平台竞争力。但这一举措也对平台的物流配送、技术支持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商家而言,需要迅速适应新的销售策略和库存管理模式,提高即时销售的灵活性,并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物流程的简化将显著提升购物体验,增加购物透明度,更好地满足即时消费需求。
未来电商大促将呈现何种面貌,目前尚难预料。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当大促活动不再依赖过度包装和营造氛围,平台面临的核心问题便凸显出来,即如何提供常态化、实实在在的优惠。
毕竟,无论营销手段如何花样翻新,电商的本质始终是零售,而价格始终是零售业务无法回避的关键因素。
618大促即将开始了,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能带来怎样的惊喜与变化。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