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给予中通快递“买入”评级 目标价290港元

刘峰
2022-03-18 14:00

3月18日消息,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根据中通快递2021年业绩数据,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EPS预测为7.79/10.16/12.37元(原预测2022/23年7.61/9.58元,2024年为新增),考虑公司龙头地位与业务增速,给予2022年3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290港元,公司未来业绩确定性较高,维持“买入”评级。

format-jpg

中信证券指出,中通快递主动调整策略向高质量发展,2021Q4公司净利润同比提升37%,单票净利增4分至0.28元,预计2022年价格同比增长的第二阶段仍将持续,考虑新型电商平台中件量的高增以及极兔百世整合中件量的溢出,中信证券预计2022Q1公司件量同比增速20%~25%,对应净利润12~14亿元。预计目前价格较2021Q4旺季无明显回落,总部价格政策未变,公司预计2022年件量增速18%~24%,中信证券预测净利润或同增长30%~35%。

截至发稿,中通快递报198.3港元,涨1.17%,总市值1696.06亿港元。

format-jpg

日前,中通快递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21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中通快递营收为人民币92.175亿元(约合14.4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人民币82.571亿元增长11.6%;净利润为人民币17.477亿元(约合2.7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人民币12.916亿元增长35.3%。

2021财年,中通快递营收为人民币304.058亿元(约合47.713亿美元),比2020财年的人民币252.143亿元增长20.6%;净利润为人民币47.013亿元(约合7.377亿美元),比2020财年的净利润人民币43.264亿元增长8.7%。

format-jpg

format-jpg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通拥有网点数量超过3.04万个,分拣中心99个,直接网络合作伙伴数量超过5700家。长途车辆数量约为10900辆,均为自有车辆,其中,干线车辆数量约10900辆,有9000余辆为车长15至17米的高运力车型。干线运输路线约3700条。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3月4日消息,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快递-W“买入”评级,目前快递竞争进入关键阶段,作为行业龙头第一的快递进入港股,流动性改善有望催化估值溢价,予目标价258港元。近期公司件量增速引发市场关注,该行预计随着新增产能投放,2024年公司件量增速或领先行业4~5pcts。目前通达系估值极具吸引力,关注短期快递量价边际变化推动行业估值修复,公司专注铸造长期竞争优势,龙头溢价渐显。
5月21日消息,招银国际发布研究报告,将快递目标价上调至306港元,维持“买入”评级。值得一提的是,5月20日,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推荐通达系龙头、量质行业领先的快递。一季度,快递市场份额为,上升个百分点。基于当前的市场状况和现有业务,快递预计,2021财年包裹投递量将达亿到亿之间,同比增长35%到40%。
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推荐通达系龙头、量质行业领先的快递以及直营网络资源稀缺、特惠件产品下沉较好、估值安全边际优势逐步显现的顺丰控股。
料下半年净利润同增12%~15%,圆通或同增20%以上,通达系龙头基本面修复确定性强。基础网络为王,龙头快递网络基础设施扩展等为提升服务体验、实现最优成本奠定基础,2021年Capex指引90~100亿元,基本为排名第二、三两家之和。预计9月1日派费单票提升0.1元不会是本轮监管政策升级的终点,期待进一步升级突破行业瓶颈,料2025年目标市值~4600亿。
4月29日消息,快递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与葛店国家经开区管委会签订协议,将建设快递集团华中总部基地,为鄂州打造全球物流枢纽再添新引擎。该项目占地213亩,主要建设空地一体无人物流综合产业链中心、华中总部办公大楼、智慧物流中心、智能云仓中心及其他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20亿元。项目计划2年建成投产。
4月27日消息,快递集团与新石器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石器集团”)于4月26日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开拓快递末端配送新场景,推动行业数字化升级。
根据战略协议内容,快递将与新石器集团在无人配送、城市服务等末端配送场景展开全方位合作,将数字化触角延伸至收转运派的各个环节。
4月27日消息,快递集团和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日前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绿色物流体系构建、氢能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