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这些电商套路,触目惊心

电商之家
2023-03-15 20:10

又是一年315到来。每到这一天,各行各业都会有众多“问题企业”的劣迹被曝出,引起消费者警惕。

 

那么,今年的电商行业,又有哪些欺骗消费者的现象浮出水面呢?

 

1、参数虚标,100寸电视缩水一半

 

猜猜去年投诉量最多的行业是哪个?

 

答案是家用电子产品。中国消费者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所有投诉案件中,家用电子电器类的数量是最多的,高达121524条,占所有投诉的10.55%。

 

而在家电行业中,“虚标参数”又是涉及范围最广,影响最恶劣的行为。

 

以买电视为例,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100寸电视”,竟然出现了3000元甚至是1000多元的款式。我们知道,号称最便宜的红米MAX巨屏电视都要17999元,这些电视怎么能这么便宜?

 

format-jpg


很明显,是商品的参数虚标了。在评价和问答版块里可以看到,很多消费者反映100寸电视实际的尺寸只有75寸,甚至更小。乍一看少得不多,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电视的尺寸指的是对角线长度,看起来只是少了四分之一,但实际上却缩水了足足一半

 

那么,为什么这些商家敢明目张胆地虚标价格呢?据笔者观察,他们很可能是利用了平台的漏洞,将“产品参数”的概念偷换成了“产品型号”,比如“LED-100”指的是屏幕型号,而非屏幕尺寸。

 

format-jpg


这种偷换概念的手法在投影仪行业更为常见。很多商家用“灯泡亮度”“光源亮度”混淆真实亮度(ANSI流明)的概念,甚至有些商家虽然写着“支持1080P视频”,但其实是指能播放1080P的视频文件,真实分辨率只有720P甚至更低。

 

当然,参数虚标并非只在家电行业泛滥,其他行业也是一样。比如有消费者在某平台上买了一个钢板厚度为1.4mm的书柜,但收到货后才发现实际厚度只有0.5mm左右。对此客服竟解释为,所谓的“1.4mm”指的是产品型号代码,而非实际厚度,如果不问根本不知道真实参数如何。

 format-jpg


遇到这样的商家,即使有多年的网购经验也很容易踩坑。所以除了慎选平台之外,也要注意下单前多问多看,小心为上了。

 

2、有货不发,暗地里偷偷涨价

 

我们在网上买东西的时候,多多少少遇到过下了单但卖家迟迟不发货的情况。如果卖家明确写了没有现货,我们没注意看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有意为之,那就是妥妥的欺骗行为了。

 

在写了现货的前提下,卖家不发货,无非两种情况:没货假装有货,有货假装没货。

 

没货假装有货很好理解,就是有些冷门的型号或商品没库存了,需要从其他地方调货,但又不想丢掉订单,于是假装有货,然后想尽办法拖延,直到调来了货再发。

 

举例来说,上个月陈先生儿子的课本遗失了,急需上网买一本,于是他找了当天发货的店家,并询问客服是否能当天发货。没想到虽然客服明确说可以,但直到第二天物流信息依旧是未发货,在陈先生再三追问下客服才透露,其实是没货了,要去附近的市场进货。

 format-jpg


而当气愤的陈先生想问客服讨个说法时,却只得到了一句“抱歉,您可以申请退款”的回答。虽然陈先生没有实际的损失,但其中耽误的时间成本却是难以估量的。幸亏这只是一本书,如果是非常重要的商品,延迟一天发货很可能会酿成大祸。

 

面对这种商家,消费者如果真的急用只能多下几单,在其中一家发货后再取消其他的。当然,这种手段是下策,时间成本不该由消费者承担。

 

至于有货假装没货,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其实很简单,这是有些商家过于贪心,想卖出一个更高的价格,所以主动告知消费者,请求申请退款。

 

比如去年野外露营大火,许小姐卖了一款露营用的折叠椅,明明下单时写着有货,却立马被客服私信,说已经没货了现在拍也发不出来。但许小姐登录另一个淘宝账号后却发现下单后立刻发货了,只是同样的商品价格高了很多。一气之下许小姐将商家挂上了黑猫投诉。

 

format-jpg


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去年年底的抗原试剂,有些商家为了涨价,把原来的商品下架了,告知消费者无货,然后转头把价格翻倍重新上架,相信不少消费者都有体会。

 

对付这种商家,消费者除了投诉别无它法,只能希望平台和相关部门能加大处罚和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了。

 

3、以次充好,带货主播接连翻车

 

要说电商欺骗消费者的重灾区,还得是直播带货。

 

就在本文发出的3月15日,东方甄选被曝出以次充好,把养殖虾当野生虾卖。由于东方甄选在直播带货领域颇负盛名,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相关话题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


 format-jpg


而东方甄选回应时却说,他们也被供应商骗了,当时发现后立刻替换了供应商。但这种说法显然不能令消费者满意,带货主播本身就有选品的义务,要对商品质量负责。更何况如果不认真挑选,如何对得起“甄选”二字?

 

除了东方甄选之外,去年带货翻车的主播也不在少数。

 

2022年8月,辛巴在某直播平台发长文,详细回顾了此前引起争议的假燕窝事件,并透露很多网红明星都曾卖过同款燕窝,其中还包括当红健身主播的刘畊宏。很快刘畊宏和当时合作的MCN公司发文做出道歉,承认了选品把控不严。

 

format-jpg


值得一提的是,辛巴当时对事件负起了应有的责任,做出“退一赔三”的补偿,总金额近6200万元。选品有纰漏总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对错误的态度,如果能做到像辛巴一样的赔偿,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此外,在打击主播以次充好的过程中,职业打假人也发挥了作用。去年11月,职业打假人王海称疯狂小杨哥三只羊直播间售卖的金正破壁机和绞肉机均为虚标功率,随后央媒发文评头部带货主播遭打假:不能总以下架了之。

 

的确,之所以有这么多违规行为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平台的纵容。如果平台不下决心整治,最后反噬的终归是平台自己。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央视“3·15”晚会后,许多女性发出了“买点靠谱卫生巾”的心声。京东买药迅速推出“医用护垫”专区,医用级产品带来“可验证的安全”,可孚、超亚、克安舒等品牌医用护垫热销,销量环比增长近4倍。
换汤不换药。
便宜没好货。
曝光不是目的,整改才是关键;监督不仅是职责,更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力量。
有主播解封后带货,涨粉百万。
3月15日消息,2023年央视“3·15”晚会开播,曝光苦情戏直播局中局、水军操盘直播间诱导跟风下单等问题。据央视报道,网络上有不少直播间在直播时打折帮人解决纠纷、调解家庭矛盾的幌子,推荐售卖号称有神奇治病疗效的产品,“利哥供应链”的公司负责人表示,直播间所讲的故事都是编造出来的,编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骗老人买产品。此外,央视315还曝光了直播间水军的乱象。
3月15日,2021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网民网络购物安全权益保护满意度专题调查报告》发布。
熟悉的乱象
《凤凰网财经企业打分台》发起13个消费领域评分,截止北京时间3月14日18:00,共有超过8万网友参与了针对电商行业的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