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网红大祥哥被骗上千万,掏空家底还债,已经冲上热搜
财富大于认知时,确实容易被收割。
一、B站顶流大祥哥沦落到负债百万
还记得那个"6000元吃帝王蟹"的B站美食区大神吗?
近日,曾经的B站450万粉丝的美食区头部UP主“大祥哥来了”发布视频,分享自己,因轻信大佬参与投资,如今变卖家产仍负债数百万的惨痛经历。

图源:微博
当天,话题冲至热搜第一,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图源:微博截图
那么,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大祥哥视频阐述的被骗事件始末。
2019年,大祥哥凭借一条“6000元吃帝王蟹”的视频在B站爆火,单条视频播放量破千万,他也顺利从月薪1万的普通打工人逆袭为年入百万的顶流UP主。

图源:bilibili截图
大祥哥被B站粉丝戏称作“少爷”“地主家的傻儿子”“北京杀蟹人”,因其视频素材大多是普通人平时很难接触的高级食材,例如帝王蟹、海胆、松露等。
此后三年间,其账号粉丝涨至500万,连续三年成为B站“百大UP主”。

图源:bilibili截图
签约费也从25万元飙升至120万元,外加广告收入与平台分成,最高年收入超过300万元。
所谓花钱如流水,此后大祥哥频繁出入高端饭局、结交商业大佬,更是在与B站签约第二年就豪掷百万购入一辆迈巴赫,此时他的签约费是120万/年。
2021年,大祥哥通过朋友结识一名自称拥有多家人均消费2000元的高档餐厅、上海500平方米豪宅及私人飞机、甚至与多位明星为友的“餐饮大佬”。

图源:微博
熟稔后,对方声称有个“零风险投资”的北京餐厅分店项目,劝说大祥哥入股,并承诺“什么都东西都全包,还给40%的股份。赚了归你,赔了算我”。
“赚到人生第一个小目标”的诱惑下,大祥哥选择无合同分三次向对方转账240万元,作为所谓的“项目入股资金”。

图源:视频截图
此后两年间,餐厅的生意不仅并没有实际进展,“大佬”的骗术更是层层加码。
2022年,该大佬以拓展“扩大商业版图”为由,又给大祥哥介绍了一单所谓的“大生意”,让他别开餐厅了,攒够1000万,直接给他总集团5%的股份。
同时,要求大祥哥拉拢6位朋友共同参与投资,承诺给予年化收益率30%的回报。
当局者迷,于是,6名朋友共计投资600万元。但直至今日,投资并未有任何成果反馈,大佬还假借“疫情导致门店亏损”“遭遇高利贷追债”等理由继续骗取借款。
结局没有意外,视频透露,大佬通过虚构投资、伪造债务等方式累计卷走1249万元,出境后彻底失联,销声匿迹。
然而,此时大祥哥的自媒体事业已每况愈下,收入断崖下降。
原因一方面,平台算法调整导致视频推荐量下降,另一方面同行倍出,观众对此类视频早已审美疲劳。
据其自述,2023年直播合同和视频合同到期终止后,2024年账号年收入从巅峰期的300万元锐减至60万元。
此后,为偿还由其个人担保的700余万元债务,大祥哥被迫变卖家产、多方借钱。
2024年5月他以85万元低价出售购入价128万元的迈巴赫S480抵债;同年8月借取父母银行存款47万元,挪用奶奶120万元养老储蓄;甚至抵押自有房产获得临时贷款。
令人无奈的是,其奶奶病危离世后,积蓄要平分给四个子女,至今他仍欠姑姑等90万。
截至发布视频当天,大祥哥仍背负约300万元债务。而如今,他只能通过重启自媒体创作筹措还款资金。
视频一出,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是钱缺好项目,不是好项目缺钱。”指出“赚钱与认知”矛盾;也有不少粉丝对其经历表示同情并加以支持鼓励。

图源:微博截图

图源:微博截图
一夜暴富一夜返贫,令人唏嘘无比。目前,大祥哥仍在积极赚钱还债中,还好,他的全平台账号还在,他的视频制作技能还在,翻身的希望仍在。
二、网红被骗屡见不鲜
有句话说:普通人乍富后,这个世界有一万种方式拿走这些钱。
对于网红来说,一夜暴富后,往往陷入“改变阶层”的美梦,若此时认知未同步升级,则极易掉入诈骗的陷阱。
无独有偶,近期,一百万粉丝女网红在与“榜一大哥”曹某长达九个月的“恋爱”中,被诈骗了80余万元。
网红李女士在直播间内认识了曹某,其以服装业网店店主的身份主动私信,期间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其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身家不菲。
两人见面后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然而,甜蜜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阴谋。
某天晚上,曹某自称其正在招待客户,但银行账户被冻结无法付款,暗示李女士能否借13000元应急。出于对“男友”的信任,李女士很快便答应了。
李女士表示:“他说自己是开公司的,收入很稳定,接触的圈子基本上都是有钱人,所以没有怀疑他。”
但这笔钱只是一个开始,不久后曹某又陆续以“请朋友吃饭”“给家人买礼物”等为由,向李女士借钱,每次承诺“马上就还”却都石沉大海。

图源:微博
其间,李女士多次问及银行卡何时解封,但曹某都避而不谈,还发送了一张6500万元的钱款截图,表示一旦解封就会给李女士数百万元作为礼物,让她大可放心。

图源:微博
最后,不出意料,曹某共计骗取李女士80余万元,他承认,为了营造人设,所有的“银行存款”“充值记录”“转账记录”等截图皆是ps的,而诈骗所得皆已被其挥霍。
除此之外,不少手中财富有富余者被诱导投资,一步步掉入陷阱,最终被“卷款跑路”的事件层出不穷。
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网络诈骗涉案金额达412亿元,其中针对年收入超百万网红的“杀熟式投资诈骗”占比同比上升17%,而此类案件资金追回率不足12%。
分析其共性,可以大致总结出三点:其一,骗子多通过伪造豪车、豪宅、资产证明等,打造“成功人士”形象,引导受害者产生“有人带我赚大钱”的心理进而实施操控。
其二,收割往往分阶段进行,从初期小额度到后期不断加码,如大祥哥的600万元追加投资,利用受害者对沉没成本的惋惜,将其逐步套牢。
其三,出于信任,多数受害者并没有签订合同,甚至主动放弃法律保障,例如大祥哥所述的在北京餐厅分店的入股中选择了无合同转账。
无论是网红还是创业者,亦或是普通人,遇到“天上掉馅饼”的时刻,还是要多加辨别。
一方面,对富人祛魅,真正有实力的大佬,往往都很低调,换句话说,对主动上门结交的所谓大佬,应保持谨慎态度。
另一方面,认知领域外的投资需格外警惕,尤其是部分“低风险高回报”的承诺。
正如网友评论:“人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但骗子总能找到认知以外的漏洞。”
与此同时,大祥哥的惨痛教训,也揭示了网红经济生态中“暴富神话”的脆弱,换句话说,就是急速膨胀的财富与个体认知和抗风险能力之间的严重失衡。
在暴富后,网红群体常将短期收益误判为长期能力,比如,大祥哥在年入300万巅峰期购入128万元迈巴赫,这样的认知错位直接导致其轻信“零风险赚快钱”的骗局。
并且,许多网红的财富管理能力并未追上其成长速度,进一步导致了其“赚得多、留不住”的困境。
总之,在资本与流量的博弈中,守住本心远比追逐暴利更难但更重要。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