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米最新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21年的总收入达到32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到2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5%;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903亿台,同比增长30%;全球净新增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125亿。
  2. 麦格理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小米”评级,目标价由34.6港元升至36.7港元。
  3. 海通国际发表研究报告,预期在小米集团第二季业绩利润率料创新高达到20.1%。
  4. 5月8日消息,小米集团午盘继续走高,现上涨2.87%,报11.48港元,成交额7.69亿港元。瑞信表示,预料小米首季毛利率同比升2个百分点至19.3%,调整后纯利同比增长6%至30亿元,有望胜场预测。该行将公司今年、明年及2025年经调整后每股测上调4%、2%及2%,以反映毛利率扩张及开支减少的预测;同时将其目标价由17港元上调至17.2港元,维持其为“”评级。
  5. 11月10日消息,里昂发表研究报告指,小米业务正在稳步复苏,预计其第三季总收入将停止下跌并按年稳定在704亿元人民币。由于海外大众场手机销量增加,综合平均售价下降,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2.4%至4,000万部,而中国高阶智能手机销量强劲,均价持续上升,该行预期小米智能手机收入按年减3%。受毛利率上升和营运开支下降推动,经调整净利润料较去年同期升150%至53亿元人民币。
  6. 2月5日消息,海通国际发表报告指,小米股价在去年12月见顶,主要场忧虑智能手机需求放缓,以及利润率能否维持,不过该行认为小米已超卖,在去年第四季业绩可能强劲下,短期表现稳定。该行预期小米去年第四季收入按年升9%、按季升2%,主要受智能手机平均售价推动。
  7. 该行维持小米”评级,上调去年全年经调整纯利预测7.2%至183.8亿元,但下调今年经调整测6.5%至145.7亿元,反映在电动车上的投资,并引入2025年经调整测125.5亿元;因应整体行业估值下跌,将其目标价下调16.8%至15.8港元。
  8. 2月6日消息,和发表报告指出,根据小米最近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重新审视对其去年第四季的预测,估计上季总收入按年增长10%至73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40亿元。该行预期,小米上季智能手机出货量按年增长23%至约4,050万部,略低于该行原预期。由于小米14系列发布,该行预测上季小米智能手机产品均价约1,100元,较该行原预期的1,000元为高,因此,该行将小米智能手机收入上调至439亿元,毛利率由15%上调至16%。
  9. 和发布研究报告,该行对小米的2021至2023财年收入预测下调2至4%,重申“”评级,目标价由28港元降至24港元。
  10. 瑞信将小米2022和2023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下调9%和11%,目标价由24.2港元下调至22.5港元。
  11. 瑞信发布小米研报,公司对今年全球智能手机付运预测较两个月前转趋乐观。
  12. 和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小米集团“”评级,将2023至25年三年期间每股盈利预测上4%至17%,以反映各项业务毛利率改善。
  13. 1月9日消息,瑞信发布研究报告称,予小米集团“”评级,目标价11.5港元。公司对今年全球智能手机付运预测较两个月前转趋乐观,预计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下跌5%至持平,而两个月前预测为下跌5%至10%。报告中称,在库存水平方面,该行称小米自去年中期开始减产以控制库存。此外,小米去年旗下汽车业务的支出不超过35亿人民币,公司预计今年的支出会更高,包括资本支出和销售渠道建设,以及持续的研发投资。
  14. 11月2日消息,和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小米集团-W“”评级,将2023至25年三年期间每股盈利预测上4%至17%,以反映各项业务毛利率改善,目标价由14港元上调至15.5港元。报告中称,据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小米第三季智能手机出货量可能好过场预期,估计季度收入重返正面增长轨道,第三季同比持平为706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同比增长11%至734亿元人民币。
  15. 3月4日消息,中金发布研报称,维持小米集团-W“”评级,将目标价上调20.8%至60.9港元。该行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对公司驾驶业务的盈利能力和高级智能手机的增长潜力有信心。小米公司首席执行官雷军在活动上表示,SU7去年订单24.8万辆,已交付逾13.5万辆,小米15Ultra定价6499元人民币起,强调小米打入定价6000元人民币以上高级场的决心。该行亦指,小米SU7Ultra重新定义豪华电动车水平,定价52.99万元人民币,低过预期。
  16. 瑞信表示,小米将受惠智能手机占率上升及中高端手机普及化,维持其目标价34.8港元,评级。
  17. 和将小米目标价由14港元下调至12港元,维持“”评级。
  18. 瑞信发研报指,小米集团-W2023年的主要亮点为智能手机盈利能力,高端战略,以及电动车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