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引发城市管理难题,需德治更需法治

鸣远 2017-09-15 11:16:04
生活服务 2017-09-15 11:16:04 阅读 1022 评论 0

​8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再次出台了“史上最严共享单车限制令”,上海市政府要求各家立刻暂停新增投放车辆,并加强对交通枢纽、商务办公区等人流聚集区域违规停放车辆的清理。若企业违反要求,甚至有可能被作为严重失信行为纳入企业征信档案。截至目前,杭州、南京、广州都已经发出了禁止新增车辆投放的通知。上海是第一个提出要清理的城市。

共享单车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有效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应积极鼓励发展。但是,对于共享单车发展和运行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风险,同样不能忽视。必须认真对待、及时调整、有效应对,为这种新型服务模式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8月4日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到1.06亿。其业务覆盖范围已经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渗透,融资能力较强的共享单车品牌则开始涉足海外市场。

 

资本的迅速涌入带动共享单车市场快速发展,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大举进驻各大城市。截至2017年7月,共享单车融资轮次仅ofo和摩拜分别进入E轮及以上,摩拜E轮融资6亿美元,ofo的E轮融资更是高达7亿美元,这是共享单车行业最大规模的单笔融资。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报道,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总投放数量超200万辆。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预计投放总量或将超过2000万辆。中国共享单车更是杀进了海外市场,ofo登陆英美,摩拜进新加坡。

 

2、存在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乱停乱放问题。资本市场看好迅速推动共享单车市场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市场的激烈竞争。共享单车企业的无序竞争,导致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和城市形象。随着共享单车数量增多及使用时间增长,许多城市的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挤占公共出入口、人行道、盲道、非机动车道,引来一些用户和城市管理者的抱怨。近期媒体到处充斥各地城市管理人员对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进行清理的报道,诚然,都清理掉就不存在乱停乱放的问题了,这种一刀切式的粗放管理方式很值得商榷。

二是用户信息安全。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其个人信息、日常活动轨迹、消费记录等信息被单车运营公司获取,用户信息面临泄露或者被不法分子窃用等风险。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共享单车运营公司的重视和自觉。

三是共享单车的押金监管。所谓押金,就是承租方对所使用的动产做现金担保。共享单车运营公司收取押金无可厚非,但这些押金形成巨大的资金池,且处于监管空白,一旦公司经营不善,或挪用资金,甚至恶意套取资金,便会引发经济社会风险。如何在促进行业发展和保障用户资金安全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也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智慧。

3、应对建议

有评论称共享单车不仅是公众素质的“照妖镜”,还是公共管理素质的“显微镜”。共享单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法律空白。一旦出现问题,都指责共享单车企业,仿佛一切都要靠企业自己“德治”来规范行业市场。企业天生是逐利的,资本热钱的进入主要是为了市场回报,而不会主动增加运营成本放在城市规范管理上,提高经济效益才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无法禁止即许可”的法治原则,只要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大原则下,这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要使共享单车走上健康发展之路,除开“德治”更需要城市的管理者出台切实可行相关政策制度,并以此规范共享单车企业的经营行为。优化停车点设置和建设,对不适宜停放的路段实行禁停,对重要商区、交通枢纽、居住区、旅游景区等场所,应施划配套的停车点。有了规范,有关部门就可以有效部署监督执法,有关部门未来的调控才能从粗放的一刀切式的“清理”,变为精准的常态化调控,例如对管理到位的企业放开市场,对管理不善的运营企业,可公开通报、限制投放。希望在“德治”和“法治”的相互促进下,共享单车行业迎来健康、有序发展的“黄金时期”。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