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只是做火锅的?别想歪了!

云合 2018-08-24 14:36:54
零售 2018-08-24 14:36:54 阅读 2002 评论 0

海底捞也要上市

这年头,缺房缺车缺德,就不缺扎堆上市的企业。

此前,小米、美团、猎聘网、宝宝树等多家内地企业如过江之鲫,排着队赴港IPO,如今,服务超级变态的“火锅界之王”——海底捞也要到港交所走一走了。

早在今年5月,海底捞就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8月23日,海底捞将进行港交所聆讯,一切顺利的话,9月份就可以在香港上市了。

别看餐饮企业在A股很难整体上市,但是像海底捞这样有一定美誉度,具备不错利润增长的企业,在港股还是珍稀物种。

市场估计,海底捞上市后的定价区间应该在90亿美元至120亿美元,差不多是四分之一个京东。

那么,海底捞真的值这个价吗?拿出数据来遛一遛!

2017年,海底捞的总营收为106.37亿元,同比增长36.2%,近三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9%。利润从2015年的4.1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放眼整个中国餐饮行业,除了百胜和金拱门等少数几个巨头公司,只做火锅的海底捞居然独上层楼、鲜见对手,义无返顾地杀进了2017中国餐饮100强的前5名,汉堡王、刘一手、小尾羊、呷哺呷哺等明星企业都只能望其项背。

而海底捞最剧烈的蜕变,就发生在准备上市的这二三年。

特别是2017年,海底捞扩张的步伐明显加快:在总共320家门店中,2017年就新开了近100家。

这还不算,根据招股书披露,海底捞将在2018年再新开200家左右的餐厅。

2年时间开出过去22年总店数的三分之一,为了上市,海底捞正在享受着狂飚猛进式的扩张!

海底捞演变史

海底捞创建于1994年,4位创始人当时还是两对男女朋友。

如今,张勇、舒萍夫妇总占股达68%、施永宏、李海燕夫妇各占股8%。

而在海底捞创立时,4人持股相同,都是25%。

事实上,这个取自四川麻将术语的火锅店一开始生意冷清,但接下来张勇做了几件事,让它起死回生。

其一,拥立自己为领导核心。

因为合伙开店的都是朋友,平时的管理非常散漫,张勇觉得“这样的队伍不能走得长远”,有一次其他合伙人忙着打麻将时,张勇突然把桌子掀了,脚踩着一地的麻将宣布:以后我就是这家店的经理,负责统筹经营,其他人协调。“麻将会议”后,张勇成为公司的领导核心。

其二,将自己变成控股股东。

2004年,张勇提出让两位女性创始人离开公司,只做股东,随后又在2007年让施永宏也离开海底捞,并以原始出资额的价格从施永宏夫妻手中购买了18%的股权。到2007年,张勇夫妇手中的股权达到68%,成为海底捞的控股股东。

其三,以服务赢得回头客。

在生意冷清时,张勇开始转换思路,决定从做好服务方面进行突破:顾客鞋子脏了,海底捞的员工会帮忙将鞋子擦干净;顾客说辣椒酱好吃,就会留意让他带上几瓶……

随后,海底捞的变态服务得到口口相传,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如今它的店面不仅开遍全国各地,还在海外开了20多家分店,每年服务的顾客超过 1 亿人次。

据说当初创立海底捞时,张勇是4位创始人中唯一无钱出资的,但是他不仅同样获得了25%的股份,而且其他合伙人一向都很服他,这也说明,张勇在某些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海底捞只是做火锅的?别想歪了!

张勇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公司管理人。

其一,张勇的文化程度不高,但管理水平绝对在一般人之上。

他获得公司领导权和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的过程更像是巧取豪夺,但是事后看来,归拢管理权是初创公司必行的一步,也只有走好了这一步,企业才有更长远的发展。一言不合就开炮的周鸿祎不是说过了吗:一个好团队不要超过3个人。

耐人寻味的是,在海底捞大势已定时,张勇却让另外三名创始人悉数回归海底捞:舒萍和施永宏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李海燕担任监事,这说明张勇不仅有很自律的大局观,也有细腻动人的一面。

而很佛系的施永宏、李海燕夫妇在后来海底捞旗下的冒菜企业优鼎优陷入困难之际,也当了一回“白骑士”,让张勇家族安然渡过难关!

其二,张勇眼中的海底捞绝对不只是一家做火锅的公司。

实际上,我们现在说的“海底捞上市”根本是个伪命题,因为它旗下早有公司上市和挂牌了。

在此之前,海底捞的火锅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已从海底捞集团分拆出来并率先在A股上市,为海底捞餐饮帝国打下根基;而冒菜公司优鼎优挂牌新三板后,则坚固了帝国的侧翼;蜀海微海餐饮管理培训公司、蜀韵东方装修公司则从供应链方面保证了输出环节。

如果再加上即将在港股上市的海底捞控股,海底捞的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已打通,商业版图隐秘而伟大。

除此之外,海底捞还拥有多家投资公司,在资金和人脉上有很明显的优势。

目前,张勇是海悦投资、云锋股权投资中心、海景林羲域投资中心的间接出资人,这些公司的关联方都是腾讯商业、巨人网络、科大讯飞、韩都衣舍等鼎鼎有名的公司。

所以,单纯的一家火锅公司并不能概括海底捞,这家公司的战略布局和张勇的心思一样缜密深远。

但是即使在海底捞声名日盛,甚至成为包括华为在内的各大企业学习的对象时,张勇多次公开表达过自己的焦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随后海底捞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也证实了张勇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尽管海底捞通过“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的声明做出了一次教科书式的公关危机,重新赢回用户,但是对海底捞而言,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特别是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后,海底捞要授受多方面的检阅,到时候是上演《变形记》还是《远大前程》,还真的很难说。

声明:
  1. 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报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讨论数量: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