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蚂蚁集团发布2022年蚂蚁集团消费者权益保护半年报,持续落实“蚂蚁315专项行动
  2. 蚂蚁集团发布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年报。2022年蚂蚁集团进一步加强治理机制建设,持续落实专项行动蚂蚁315”。
  3. 1月12日消息,蚂蚁集团在其官网发布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年报。报告显示,2022年蚂蚁集团进一步加强治理机制建设,持续落实专项行动蚂蚁315”。蚂蚁集团表示,工作不仅是在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更要在顶层制度上加强工作设计,纳入经营决策层面的框架机制。
  4. 蚂蚁集团专项行动蚂蚁315”获悉,近半年来,支付宝展开对平台内营销活动的治理,目前,已有近30个营销活动被处罚下线。
  5. 5月26日消息,从蚂蚁集团专项行动蚂蚁315”获悉,近半年来,支付宝展开对平台内营销活动的治理,严格规范推广文案、权益描述、活动规则等,并设立处罚机制。目前,已有近30个营销活动被处罚下线,如线上缴学费推广无介绍直接引导用户加入、信用卡还款推广用“红包”代替“优惠券”误导消费者等。
  6. 4月29日消息,从蚂蚁集团专项行动蚂蚁315”获悉,该公司已在内部启动产品健康度计划。目前,在支付宝APP上已有29款用户满意度不佳的产品被下架。据悉,所有上线支付宝APP的产品和功能都要考核用户满意度,如用户满意度持续垫底,将对相关产品进行改造或下线。
  7. 蚂蚁集团发布“蚂蚁315”2021年度报告称,2021年蚂蚁集团启动专项行动蚂蚁315”,从平台责任、产品体验等6方面入手,总计推出30多项举措。
  8. 4月29日消息,从蚂蚁集团专项行动蚂蚁315”获悉,该公司已在内部启动产品健康度计划,所有上线支付宝APP的产品和功能都要考核用户满意度,如用户满意度持续垫底,将对相关产品进行改造或下线。截至目前,29款用户满意度不佳的产品已被下架。例如,支付宝首页腰封广告增加“不感兴趣”按钮、推送消息可分类按需关闭、小额免密自动扣款可集中管理等。
  9. 1月19日消息,今日,2022年支付宝集五福正式开启。据悉,该专属玩法也是蚂蚁集团专项“蚂蚁315”的行动之一。自2021年初启动以来,为不断方便视障用户使用支付宝,持续优化支付宝的无障碍功能,如推出“挥一挥”验证码,视障用户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动作如挥挥手机、轻触手机屏幕、空中画圆就可以通过人机验证,避免滑块验证码等造成的阻碍。
  10. 蚂蚁集团专项“蚂蚁315”已在平台协议审批过程中新增AI评审,排查不规范条款。
  11. 蚂蚁集团表示,未来半年,将持续推出举措,重点关注隐私保护等问题,加强体制机制保障。
  12. 3·15”期间,在浙江省委指导下,蚂蚁集团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推出“一堂金融必修课”。
  13. 7月27日消息,今日,蚂蚁集团公布消费者权益保障专项行动蚂蚁315”的半年行动报告。蚂蚁集团推出业内首个“消费者权益保护频道”,累计已获5000多万用户访问。此前,蚂蚁集团启动了产品健康度计划,半年已有近50款用户不满意的产品、程序被下线。蚂蚁集团上线的支付宝长辈模式试运行3个月,已有100多万用户使用。另外,蚂蚁集团治理营销活动,半年已有超过60个活动因违规被处罚下线。
  14. 近期,蚂蚁集团消费者权益保障专项行动蚂蚁315”推出公益反赌平台“反赌先锋”程序。
  15. 蚂蚁集团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行动蚂蚁315”近期表示,已整治支付宝卡券发放的3大套路,一旦发现违规将被立即下线整改甚至禁止发放。
  16. 今日,蚂蚁集团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蚂蚁315”发布上半年反诈骗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假冒客服、公检法等传统诈骗依然高发多发,但欺诈资损显著下降了7成。
  17. 今日,蚂蚁集团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行动蚂蚁315”表示,今年以来持续加大对支付成功页广告的治理力度。
  18. 7月6日消息,日前,蚂蚁集团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行动蚂蚁315”又有新动作:支付宝开放平台更新《恶意营销处罚细则》,进一步加大对平台上恶意营销行为的打击,保护消费者和正规商家的权益。其中,“赠话费”类的恶意营销是第一波重点治理领域。据悉,近半年来,支付宝展开对平台内营销活动的治理,严格规范推广文案、权益描述、活动规则等,并设立处罚机制,目前已有近30个营销活动被处罚下线。
  19. 7月7日消息,今日,蚂蚁集团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蚂蚁315”发布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数据。支付宝数据显示,半年来,年轻人接到防骗提示或劝阻电话听劝率提升了40%,9成老年人被骗时会听劝停止转账,与半年前相比提升20%。上半年,支付宝通过弹窗提示、防诈骗答题、电话劝阻等方法,日均发出的风险预警覆盖约50万人次,6个月累计保护潜在被骗资金近27亿元。
  20. 据介绍, 这一AI评审主要识别协议中有损消费者权益的不合理条款,包括绝对化用语、概括性描述、加重用户责任等问题,如任意终止、任意修改、任意扣款、任意费用调整,就会由AI判定为概括性授权的不规范条款,要求修改。只有协议经AI评审、人工评审均无问题,相关产品或服务才能上线。据悉,目前支付宝产品或服务的用户协议已率先试点AI评审。